南京数字化档案馆建设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0-07-07 点击数:次
阳江数字化档案馆建设
阳江数字化档案馆建设,北京故宫确实是仿照南京故宫建造的
但是朱棣仿的是“形制”,并不是说全盘照搬,所以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,我这里有比较详细的图,我们可以比较一下,图一是北京故宫卫星图,图二是南京明故宫的复原图。
可以看出,南北故宫的形制确实是一模一样,不仔细看几乎分辨不出,但是仔细推敲一下会发现,北京故宫的房屋更多更密,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南京明故宫遗址留下的信息不够多,很多原先的建筑没有准确的证据。
另外,尽管比例尺不标准,但大体上可以看出北京故宫南北向更长一些,建筑间的距离稍大。而且这确实是有证据的,实地测量的结果,北京故宫长度大约要长700米左右。所以北京故宫略大一点。
第二,我们现在看到的北京故宫,实际上是清朝修复和扩建过的,因为李自成当年一把大火,把故宫的主体部分烧了,包括三大殿,都是清朝重建的,清朝尤其是康乾时期,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,所以北京故宫的建筑总规模肯定是超过南京明故宫的,当然单论占地面积应该没太大变化,毕竟就是御河圈起来的部分。
总体来说,两者的面积相差不大,我倾向于认为北京故宫稍大。
关于南京明故宫遭到损毁的资料很多,不过大部分没有说得很清晰完整,我整理了一下,大致上,南京明故宫历史上经历过四次较大的。
1. 明朝中后期的疏于:其实从朱棣迁都北京之后,南京明故宫就逐步没落了,尽管派人看守维护,但毕竟不可能保护得很好。明仁宗朱高炽非常想把都城迁回南京,派人驻守南京修缮明故宫,可惜他47岁就猝然离世,之后也就没人再提还都南京的事了。当时对南京明故宫的损毁主要是雷电引起的火灾,有多次大规模的火灾记录,而且因为人力不足,也没有积极救火,更没有后期修复。另外还有风雨、水灾等,都对明故宫有很大影响。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建立南明朝廷的时候,只能在明故宫的西偏殿武英殿举行监国礼,可见当时正殿应该已经损毁严重了。
2.清军驻防南京时,利用明故宫建筑作为驻防营地:清军入关灭南明后,改应天府为江宁府,将明故宫改为八旗驻防城,设置将军及都统二衙门于南京故宫中。康熙南巡时路过南京,看到明故宫的倾颓,大发感慨:“道出故宫,荆榛满目,昔者凤阙之巍峨,今则颓垣残壁矣!”话说的是很漂亮,但随后康熙就下令拆除明故宫宫殿琉璃瓦、九龙藻井、丹陛等物发往浙江菩陀山法雨寺建成九龙大殿,据称总数大约有12万片琉璃瓦被拆除。
3.太平天国时期: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时,拆除大量明故宫内残余建筑,用砖瓦石料修筑新的宫府,到太平天国灭亡,明故宫的宫城基本已经不复存在了。清军攻陷天京时,太平军放火烧城,湘军在大肆纵火,也对明故宫和明城墙造成了极大的。
4.民国城市改建:1924年,民国政府首先建设了明故宫机场,当时一度设想把明故宫区域建设成集机场、火车站、汽车站于一体的交通枢纽,不过最后只有机场建成,当时拆除了午门的双阙和城上的五凤楼,仅保留下一座三孔门洞。之后因为在1929年迎接孙中山灵榇,举行奉安大典,修建中山大道(即今天中山北路到中山东路一线),从明故宫中间穿过,这样就完全打破了南京旧的城市格局,明故宫的轴线基本也就不复存在了。
之后根据民国《首都计划》,明故宫区域是“政务区”所在地,但最终只建成了中国国民党党史史料陈列馆(现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)和国民党监察委员会(现为南京军区档案馆)两处。
解放后这块区域,除了现在的午门和明故宫遗址公园外,以中山东路为界,路北侧大部分为军事区,午门以南东侧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,西侧都为居民住宅区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联系人:左经理
联系电话:18003858285
地址:郑州市金水区南阳路寺坡路
网址:http://www.lysizhitang.com